Skip to main content

聽覺系李清照:吳長蓉「聲聲幔」


聽覺系李清照:吳長蓉「聲聲幔」

對於吳長蓉的印象還停留在小豬萬花筒,入圍2010年改制後的台北獎帶給我頗深刻的回憶。當年入圍除了展出之外,展場布置也交由藝術家自己包辦。吳長蓉將作品將展場布置成一個彷彿2001: A Space Odyssey的經典畫面,只是太空艙變成小豬竄動的萬花筒影像,引領觀眾進入一個超現實的幻境。

睽違兩年的個展「聲聲幔」,展出吳長蓉的四件新作品,在整個觀展的過程中作品相互呼應,甚至可將此展比喻為是一首具備前奏、副歌,甚至還有RAP的曲子。



一踏入展覽空間,很難不被映入眼簾的帆布游泳圈給”吸入”。當你期待看到影像,卻是讓作品侵占了你的耳朵,用聲音的片段填滿想像。當視覺被遮蔽時,聽覺會更加的敏銳,雖然”看見”了作品,然而在視線所及的灰白影像卻成了眼罩,聽覺成了構築想像臨場的實景的主宰。藝術家用〈聲聲幔〉揭開了「聲聲幔」的序幕,也鋪陳了這個必須在視覺與聽覺交互詰辯的展覽前奏。



〈我在路上〉是吳長蓉獻給每天和生命殘酷現實赤身搏鬥永不放棄的人們,當然,也包含了自己的父親。以每秒30張圖像播放的方式,配合著腳步聲音和點滴計時器節奏,身批紅色毯子在操場上進行復健的身影,彷彿化身為超人,打敗惡疾病痛。只是有如莫比斯環不斷前進的軌跡,卻洩漏出了些許不由自主的感傷。



〈不好意思〉則提供了另外一種視覺角度,將攝影機架設在Ubike上,將自身化為他者,探索一名腳踏車騎士在面對不熟悉的城市與路上的陌生人們相互碰撞的關係與距離,在影像的最終停留在某個環形廣場,川流不息的往來行者、騎士穿梭,就像旋跳著華爾滋的大型舞會,卻也更像一張唱盤不斷地變換節奏,彷彿一場夜未深的銳舞派對。



〈迷走台北〉是整個展覽最為迷人的部分,如同最令眾人傳唱的副歌一般,忍不住總會哼上一兩句。畫面是我們既熟悉卻又不熟悉的夜間台北,一場深夜派對筋疲力盡之後,無法搭上末班捷運的才能見到的都市奇境。快速前進變化的畫面,彷彿派對尚未結束的電音帶來耳鳴的後遺症,不斷切換的空蕩街道,影射在台北迷路的過程的焦慮、慌亂。然而,隨著畫面引領的路徑,前進的方式變得規律、輕盈,甚至習慣、進而享受「迷路」的感覺,忍不住隨著節奏和畫面,放縱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奔馳在深夜的台北。四件作品堆疊的層次、力道也在此一次釋放,讓五感漂浮在視覺與聽覺的幻境中。



「聲聲幔」先用前奏挑逗你的眼睛,副歌的旋律卻搔得你心癢難耐,忍住想按快轉鍵的心情確也沒讓你失望,一件件堆疊上來的層次直到城市迷走讓你大呼過癮(忍不住看了兩次),聲音或視覺在此不再是各行其道,用聲音構築畫面的想像,用視覺交織腦海中的旋律。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展覽] 祕境 - 士林紙廠

其實是一種很矛盾的心情 我喜歡安安靜靜的展覽空間 不過看到明明是好展卻沒什麼人來看又會覺得可惜 但是一旦分享了就又一窩蜂的擁進人潮 所以到底是自己私藏還是分享好的天人交戰 http://www.garden91.org/paradise.html 士林紙廠離士林捷運站只有一點點距離的地方 有容基金會在那裡的展覽 之前展過妹島和世 現在展世界新聞攝影獎 呂理煌+與其他人的祕境 跟田中宇佐的禮物 覺得是個很幽境的替代展覽空間 祕境這個作品有種很微妙的氛圍 歡迎大家不要彼此打擾的去看 好好用心體會這份意境

[展覽] 新宮晉 - 風帶來光

說好要寫一直沒寫,大概是這個展離我家太近,每次走過經過都是一個"看展"經驗,反而不會嚴肅的寫成一篇看展的文章吧!!! 在都會區裡的稻田,忠泰建設這塊吸引我注意的地,始於在我還沒出國前這邊展出林銓居的晴耕雨讀。古人說,小隱隱於山林,大隱隱於市。晴耕雨讀聽起來就像是古代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閒。然而,三四年前大直愛買美麗華附近這塊地不斷地在大興土木,一點都看不出來曾經這裡也只是基隆河截彎取直重劃區的一片稻田而已。晴耕雨讀在某個角度上來說只是重新還這塊地原本地貌。 所以看到這塊土地又重新植滿了到綠油油的稻子,成為在鄰近現代建中還有數座情人旅館間的一個綠地,其實也滿是欣慰。 風帶來光是這個展覽的名稱。風要如何帶來光? 我想個人解讀是風所帶來的光景。轉動的風車,在溫室裡,在水田中,在狀似穀倉的網架中。平靜無風的時候,展示的是靜物雕塑的美,然而當風來的時候,搖曳的水稻和旋轉的扇葉交織成在城市裡的田園風光。 晚上稻田裡的風車 現場裝置(一) 現場裝置(二)

初心者言

晚上去了很久沒去的書店,連睡了好幾天,唯一進行的正經事就是看電影,視力好像不知不覺變差了,有點擔心。 誠品,太久沒去了,沒從我原本的目的的旅遊書區域逛起,反而在排行榜區看了兩本書,一本是奧利佛的 15 分鐘上菜,另外一本是中國作家韓梅梅的 ”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 前面那本快速的翻了一下,立刻發現了自己的缺點:有時候買書是為了擁有,而不是真的為了閱讀這件事。每次看旅遊頻道的奧利佛三十分鐘上菜之後,我也懷疑,總是在開始之前就先抱怨器材不足,買不到相應食材的我,何時才能真正照著食譜煮一道。反而是在英國的時候,沒食譜也是有樣學樣的弄了好幾道。總之就是行動力過低,於是我看了第二本書,在心裡掙扎要不要放下它之前,盯著前一本書檢討自己的想法,促使我把第二本書翻開。 “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 這本書排版和美編不是很得我緣,不過文案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也驅使我翻開它。 " 現在的你是否正陷入一成不變的無限迴圈, 每天走一樣的路上下班, 吃一樣的便當,喝一樣的飲料…日復一日。 擔心就這樣在生活的奔走中迷失了自我, 忘記了初衷。 其實,快樂就在某個轉角處等待著你, 放慢腳步, 給自己空間, 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勇於去做, 永保美麗人生的賞味期,一點也不難。" 在書一開始的幾個對讀者的提問,也讓我不禁想要問問自己。現在最想做什麼,最想花時間跟誰再一起,下週的計畫,一個月後呢? 五年? 十年?   我想時間讓我迷失的不是對於未來,而是對於現在、當下的反省。 正好藉由這本書重新回憶起。 很巧地,我今天找到了20歲生日時一個學長送我的筆記本,他請我在筆記本後面寫下三個願望,希望在筆記本用完的時候,願望也實現了。可惜我一直沒用完這本筆記本。(難不成就是願望沒實現的原因?!)所以呢,我會重新開始,在這本筆記本寫下對自己當下的提問,開始改變 題外話,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可是 日新月異的 3C 產品,對於捨不得丟棄東西的人還真是大麻煩,少說我的抽屜有兩支舊手機,一台舊相機,雖然新的來了,但我還是不知道該拿舊的怎麼辦才好。 到底該不該買新的電腦呢? 今天本來想說30歲再買的,我想大概等下次apple特價的時候我就...